春意盎然,实践育人。3月29日,武汉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代表前往古驿生态园开展“青春赋能·知行合一”主题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现代农业园区、聆听企业家创业故事,青年学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乡村振兴新图景,汲取创新创业精神力量。
沉浸式体验:现代农业背后的生态智慧
下午2时,团队抵达古驿生态园。经园区负责人介绍得知,古驿生态园属于村办企业,每年向村委会上交租金,提高了村内的集体经济收入,长期在古驿生态园打工的大概有16户,在采摘茶叶的时候,临时工增加了50余人,为周围的村民提供了就业的岗位。按照“一村一特一品”的发展方向,村集体投资50万元将荒凉的茶园提档升级成江夏区古驿生态园,按照“餐饮+乡村休闲旅游”模式,打造集吃、住、行、游、娱等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园区,探索出一条推动服务延伸、助力村民增收的富民新路子。

通过丰富品类,开发采摘柑橘、杨梅、黄桃及金堂李、挖红薯等特色项目,每年吸引游客逾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12.7万元/年。另一方面,让桔园升级游乐园。胜利村原有桔园占地面积约80亩,柑桔一直销售不畅。为了打破滞销困境,由村集体出资对桔园进行全面改造,通过房屋翻新、品种改良、场地硬化、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并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成功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桔园农庄,为村集体增收6.5万元/年。
对话创业者:从负债百万到行业标杆的奋斗历程
傍晚的创业分享会上,古驿生态园创始人汪贤海以《十年深耕,让土地生出金种子》为题,讲述了自己从回乡创业的小白到农业企业家的蜕变历程。2010年,他毕业返乡投身生态农业,却因技术瓶颈和市场波动一度负债百万。十六年来面对挫折,他带领团队跑遍全国学习技术,建立产学研基地,最终打造出融合休闲农业、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

“创业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无数次跌倒后的坚持。”汪贤海特别强调青年创业须具备的三种能力:捕捉政策的敏锐度、整合资源的行动力、抵御风险的韧劲。互动环节,学生干部就“大学生初创团队如何破局”踊跃提问,陈明华建议:“从校园小微项目起步,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市场需要的解决方案。”
知行合一: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热土
活动尾声,团学联指导老师鲁老师总结道:“今天的实践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诠释。希望同学们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既怀抱科技兴农的理想,也沉淀脚踏实地的心态。”参与学生纷纷表示,生态园的创新实践与汪总的奋斗故事,让他们对“企业家精神”“新农人使命”有了具象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