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戏水纳凉需求增多,溺水风险也随之攀升。为提高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星火志愿服务队的老师们为学生们开展了一场生动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

课程开篇,志愿者小刘老师直击防溺水教育的核心——远离危险水域。她通过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图表显示:85%的青少年溺水事故发生在无人监管的野外水域。屏幕上轮播着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杀机的危险水域特写:水库边缘的青苔、湍急的暗流、深浅莫测的河床..."即使是正规游泳池,"刘老师敲了敲投影屏幕,"如果没有成人监护、不做热身运动、忽视安全标识,同样可能酿成悲剧。"

随后,刘老师详细讲解同伴落水时的正确施救方法。她着重强调,发现有人溺水应先大声呼救,并尽量借助救生圈、竹竿、木板等工具实施救援;未成年人尤其要注意,切勿贸然下水,需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针对不慎落水的情况,刘老师也给出了实用的自救建议:落水后要保持冷静,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中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衣物可提供一定浮力;若不习水性,应迅速仰头,尽量让口鼻露出水面,同时避免手上举或盲目挣扎。
在课程最后的分享环节,秦梓彤同学主动走上讲台,用清脆的声音为大家总结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记住了三个最重要的防溺水要点:第一,绝不私自到危险水域玩耍;第二,遇到同伴落水要智慧救援;第三..."她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动作,台下的同学们都跟着点头附和。刘老师欣慰地发现,秦梓彤的总结不仅条理清晰,还把课堂上的重点知识都串联了起来,这让安全教育的效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巩固。
这堂安全教育课就像一把"保护伞",为同学们撑起了一片安全的天空。通过生动讲解和亲身体验,防溺水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条条框框,而变成了守护生命的实用技能。
文字:张梓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