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外国语学院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全面开展了2024-2025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工作,并于9月25日组织召开认定工作总结会,系统回顾工作成效,深入反思不足,推动资助工作持续优化。
为确保认定工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学院制定了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坚持“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学院初审、学校审定”的多级评审机制。在社区层面成立的由辅导员、学生代表组成的“民主评议小组”,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纸质申请材料、日常消费、生活表现等进行综合评议,使认定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与以往传统模式不同,本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充分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这一前沿平台,实现“服务上门”。辅导员柯纪宏在社区内设立“资助政策咨询点”和“认定材料收取点”,学生们在“家门口”即可完成政策咨询、表格领取、材料提交等全部流程,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和便捷性,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辅导员黄玲对本次认定工作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细化,尤其在民主评议环节中,要把握评议尺度、保护学生隐私、规范记录归档等方面做了改进,需进一步优化评审规程,加强过程指导与监督。此外,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也有待深化,如何更自然地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融入认定过程的后半段,实现从“经济资助”到“发展支持”的延伸,是需要持续探索的关键课题。

本次等级认定工作不仅是发放助学金的前提,更是学院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资助育人体系的起点。学院将以此次认定结果为依据,后续在一站式社区内开展一系列精准帮扶活动,实现从单纯的经济资助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型资助”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