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智化浪潮席卷全球教育的今天,我校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和学校数智化转型战略,自2024年起推进教师数智化培养与教学转型,以“两每”工程为抓手,系统开展AI辅助外语教学实践,仅一年多便取得显著成效:2025届外语专业学生考研升学率历史性突破10%,全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较上一级提升4个百分点,实现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果的双重飞跃。
一、背景与理念:以数智化为翼,重塑外语教育新生态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外国语学院深刻认识到教师数智化素养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核心引擎。学院提出“数智化不是选择项,而是必答题”,坚持以思政为引领、师德为基础、技术为支撑,针对教师“不愿用、不会用、用不好”的“三不”现象,开展思想动员,推动教师从“怕AI”到“爱AI”、从“会用AI”到“善用AI”的转变,实现技术与育人的深度融合。
学院于2025年初启动“两每”工程:每位老师都要学会至少1种AI辅助教学工具,每门课程都要运用1个主要AI辅助教学平台,并进一步提出“每个老师都成为AI教学高手,每个学生都成为AI学习达人”的愿景,全面提升教与学的数智化水平
二、实践与探索:机制保障+多元培训,系统推进教师数智化转型
(一)构建“思政引领、师德为先”的培养原则
学院始终坚持“数智化+师德师风”双轨并进,明确数智化教学的核心是“育人”而非“炫技”,明确AI不能替代教师的育人初心与人格魅力。通过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学习、教师“六大雷区”警示教育和清廉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底线,确保技术在正道上前行。正如学院提出:“AI可以改作业,但不能改初心。”
(二)建立“ASKP”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学院构建了以“意识唤醒(Awareness)、全方位支持(Support)、知识与技能培训(Knowledge & Skill)、实践与共同体建设(Practice & Community)”为核心的教师数智化培养体系,聚焦教师的数智育人、数智创新两大动力,提升教师的数智教学力、数智教研力、数智科研力和数智协同力。
(三)实施“七位一体”的多元培训路径
AI集体备课:推动教师从“单打独斗”走向“智慧共创”,实现AI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日常研修与工作坊:每月举办教学与科研工作坊,邀请校内外专家分享前沿技术与经验;
寒暑假集中培训:利用假期开展高强度、主题明确的数智化培训。2025年暑假组织70人次参加AI赋能外语教育专题培训,实现专任教师全覆盖;
企业挂职与证书考核:推动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不是摸鱼,而是捕鱼”,了解行业真实需求,掌握AI技术应用。2025年商务英语系所有教师均获得跨境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实现“全员持证上岗”。
以赛促教:通过教学竞赛锤炼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2024年共获19项省级以上奖项;
编写数智化教材:推动教师从“用教材”到“编教材”,2025年在全国百佳出版社出版2本数智化教材;
考核激励机制:将AI工具使用率、教学创新案例纳入年度考核,实现“人人演示、人人过关”,推动教师从“要我用”转变为“我要用”。
(四)组建教学与科研团队,强化协同创新
学院组建大学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与小语种四大教学团队,以及由教授领衔的四大科研团队,形成“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推进格局,确保数智化转型在各专业落地生根。
三、成效与反响:数据说话,成果显著
考研升学率突破10%:2025年外国语学院考研升学率实现历史性跨越,首次突破两位数,彰显数智化教学对学生深层次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级通过率提升4%:2023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较上一级显著提高,体现AI辅助教学在语言技能培养方面的实效;
教师能力全面提升:专任教师100%掌握至少1项AI工具,100%课程实现AI平台支撑,逐步形成一批数智化特色鲜明的智慧教学案例;
社会认可度增强:学院教师在全国外语教学大赛中屡获佳绩,2025年更将承办“外教社杯”第16届全国外语教学大赛湖北省决赛,影响力持续扩大。
四、未来展望:从“工具应用”走向“生态重构”
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深化数智化转型,推动AI技术从“辅助教学”向“重塑教育生态”迈进。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全面实施数智化外语教学模式:从2025级新生起,除了教师使用AI辅助外语教学之外,还将推动学生利用AI进行自主学习和四级模考;
推动“精准赋能”与“全院协作”:建立教师数智化能力分级体系,打破信息孤岛,构建全院数智教学共同体;
完善制度保障:建立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推动数智化转型持续深化;
构建“数智外国语”品牌:打造高水平数智化教师队伍,提升学生语言应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智慧教学改革成果。
未来,外国语学院将以育人为本,以数智化为翼,继续在外语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前行,推动外语教育迈向智能化、个性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为武汉学院的国际化办学定位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